目前位置: 首頁 > 出版社 > 臺灣樂譜 > 世界文物出版社 > 音樂〔書籍〕 > BBC音樂導讀 > 德弗札克:交響曲與協奏曲

商品分類

所有分類

瀏覽歷史

 

德弗札克:交響曲與協奏曲
Dvořák Symphonies & Concertos

德弗札克:交響曲與協奏曲 德弗札克:交響曲與協奏曲
商品貨號:MP-M3013
條碼:9789579551212
作者(演奏者):Robert Layton
編譯者:孟庚
定 價:180 元
特 價:151 元

老師、同行、批發、團購
請電洽:0932-957587(中華)
LINE ID:@231pzjic

價格有誤以供貨商價格為主,出貨前另行通知




商品描述

自訂標籤 #Tag

 

編 號: M3013
書 名: 德弗札克:交響曲與協奏曲
譯 自: Dvořák Symphonies & Concertos
作 者: Robert Layton 著
譯 者: 孟庚
出版日: 1997/1/10
EAN: 9789579551212
ISBN: 957-9551-21-9
CIP: 912.31
頁 數: 128 頁
印 刷: 單色
裝 訂: 平裝
開 本: 32開(約 13 x 19 cm)
   
 
 

在本書中,Robert Layton研究了德弗札克交響曲的個性發展,並逐一討論了從《茲洛尼采的鐘聲》到《新世界》等九首交響曲。同時,他也探討了德弗札克三首協奏曲的成就。

Robert Layton是英國廣播公司的資深音樂製作人。著有貝爾瓦爾德和西貝流士的研究,並專門研究斯堪的那維亞的音樂。他為《留聲機》雜誌的「每季回顧」撰稿,同時也是《企鵝唱片指南》的作者之一。

 
 

目 錄

前 言

早期的交響曲(1865)
  • 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
  • 降B大調第二號交響曲

    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(1873)

    d小調第四號交響曲(1874)

    F大調第五號交響曲(1875)

    D大調第六號交響曲(1880)

    d小調第七號交響曲(1885)

    G大調第八號交響曲(1889)

    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「新世界」(1893)

    協奏曲
  • g小調鋼琴協奏曲(1876)
  • 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(1879~82)
  •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(1895)
 
 
 
 

【書評】

《德弗札克:交響曲與協奏曲》


李永忻

本書的作者Robert Layton相信大家都不陌生。這位《企鵝唱片指南》的作者之一,在他跨過唱片直接面對文本之餘,告訴讀者些什麼呢?Layton企圖為時人對德弗札克的刻版印象──除了善於製造美妙的旋律線之外,其它的技巧就堪稱平平──作翻案。他引用約翰.克拉彭(John Clapham)的觀點,認為作曲家在「交響曲中看來像是不費力氣得來,實際上是幾經修改的成果」,「這就是德弗札克的音樂氣質(和技巧之高深)」,「是一種深藏不漏的藝術」(前言p.7~8)。簡單的說,他以為德弗札克的偉大,正是殫精竭慮地將他特有的音樂風格,以千錘百鍊的工夫塑造為渾然天成的形象。根源於這種美學觀建立起的標準,他便毫不保留地將德弗札克置於布拉姆斯與舒伯特(在交響曲上)的同一等級。〔略〕

──《CD Hi雜誌》第70期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不要去想而是去親近──趨近德弗札克之路

呂正惠

講起德弗札克,大家都會提起他的《新世界交響曲》、《美國四重奏》和《大提琴協奏曲》。我也跟一般人一樣,先聽這三首曲子。不過,只聽了一、兩遍就不再聽了。我覺得他的音樂有「俗氣」,缺乏德國音樂的縝密、深邃,也沒有柴可夫斯基那種不凡的創造力。我認為他是完全被高估了,特別被淺薄的英、美世界高估了,從此以後就再也不理他了。

後來,我開始有系統的聽室內樂。因為德弗札克算是室內樂的「大家」之一,不得不選聽一些作品,印象稍微改觀。他的室內樂並不像管絃樂作品那麼「裝樣子」,顯得平實、親切多了。不過,這又再度證明以前我對他的感覺:他既不偉大、也不「脫俗」,只是一個「平凡」的人。這以後,我又陸陸續續聽了他的一些較不知名的曲子,對他的「知識」逐漸有所增加,但總體的印象並沒有根本的變化。

說起來我是很想「喜歡」德弗札克的,因為我終於知道,他跟我一樣,也是農家子弟,有如海頓和威爾第一般。只是,我在他那裡怎麼也找不到海頓、威爾第那種源源不絕的生命力與創造力。為此,我一直耿耿於懷。

最近,天氣老是陰陰的,頗有寒意,我一直蜷縮在客廳中聽音樂。有一天我決心重新「檢閱」德弗札克,把庫貝利克指揮的演奏統統搬到桌上來。我先聽較短的《諧謔綺想曲》(收在庫氏指揮的交響曲全集錄音裡),意外的發現這曲子的新鮮、活潑。於是,我興致勃勃的又聽了《交響變奏曲》(收在庫氏演奏的序曲、交響詩全集裡),那種生動、靈活的感覺是我從未聽到過的。於是我又接著聽他的更通俗的《絃樂小夜曲》(DG 445 037)。這個曲子我聽過好幾種版本(包括卡拉揚指揮的),庫貝利克的演奏似乎不太知名,但是,我忍不住要說,這種是最好的一種。當我再聽庫貝利克的《斯拉夫舞曲集》時,我終於確定,我以前是走錯路了。

有一陣子我太沉迷於管絃樂的音色與錄音,老是聽卡拉揚、克爾特斯、賈維和楊頌斯的演奏。他們的演奏不能說不好,但是就不能像庫貝利克那樣「得德弗札克之心」。庫貝利克最大的特色是:他不吝於抒情;他離開祖國(捷克)、流亡異鄉二十年,當他演奏同鄉前輩的作品時,那種對故土民情與曲調的眷戀是無人可以取代的。別人重視的是節奏的對比、管絃音色的變化,而他傾注的卻是感情。只有像庫貝利克那樣「掌握」德弗札克,才算真正的「了解」德弗札克。

想到這裡,我好奇的找出Robert Layton所寫的《德弗札克:交響曲與協奏曲》一書(世界文物出版社)來讀,沒想到開頭的〈前言〉句句深得我心。Layton說,現代都市人常常活在音樂史上,只會在豐富的音樂傳統的語彙中討生活,忘了音樂的根本是在於:人與大自然、人與神,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。說到底,我以前的錯誤也就在這裡。

從音樂史的角度看,德弗札克是非常「落伍」的。在十九世紀末,沒有一個大音樂家那麼不經思慮就一成不變的採用「古典形式」。像布拉姆斯那種「古典主義」者,一輩子奮鬥的目標就在於:把自己的感情掙扎著「就範」於古典形式,而德弗札克卻一點也沒有感受到這些形式的「問題性」就照搬過來用,這不是無知就是遲鈍。德弗札克音樂的大眾化不就證明他不懂得「藝術史的進程」、完全符合既定成規嗎?

如此批評德弗札克的人(包括以前的我自己),大概都忘了,當我們覺得問題越來越複雜、感情越來越難表達時,並不是每個人都跟我們一樣──有的人還是很善良、單純。德弗札克就是這樣的一個人。在「世界公民」越來越普及的時候,誰能相信,只在美國待了幾年的德弗札克會得了那麼嚴重的「思鄉症」,會因此而譜出《新世界交響曲》和《大提琴協奏曲》慢板那種純然出自肺腑的旋律?

讓我們來聽聽布拉姆斯的話。布拉姆斯是一手提拔德弗札克的人,是他幫德弗札克爭取到奧地利政府的津貼,讓德弗札克可以安心作曲;是他幫德弗札克介紹出版社,讓他因此名揚國際。當有人批評德弗札克旋律太多、樂思太豐富時,布拉姆斯回答說:如果他自己經過苦心焦慮才尋找到的主要樂思,德弗札克不費思量、輕輕鬆鬆就得到了,布拉姆斯深知表達感情之難,因為他太複雜了,「話」總是不能順暢的說,而德弗札克凡事都可以「輕易」的歌唱,難道我們因此就應該批評他嗎?

Layton引述了著名音樂學家愛因斯坦(Alfred Einstein)的一段話,我覺得說得好極了。他說:

「他(德弗札克)從斯拉夫民間舞曲和民的根源超脫開來,很像布拉姆斯之從德國民間音樂超脫開來;唯一的差別在於一切事物對於德弗札克來說是天真無邪和新鮮的,而對於布拉姆斯來說,則總是帶有一種渴想的,或是神秘崇敬的弦外之音。」

當我們沉迷民間節慶的歡樂時,或者當我們沉浸於失戀或思鄉的悲哀的旋律時,我們還需要「渴望」什麼呢?而這些,就是德弗札克淳樸的鄉土情懷的一再向我們「展現」的。我們像布拉姆斯一樣,掙扎著「尋找」那麼一點失去的東西,而德弗札克卻就「那麼」的表現出來了。

據說,德弗札克最喜歡的生活是,和家人、朋友團聚,一起喝酒,一起唱歌、跳舞。他的音樂,到處充滿了舞曲旋律。面對這樣的音樂家,我們根本不應該用「心」去「想」他在表現什麼,而應該純然的去親近、去感受。這也許正是「複雜」的布拉姆斯那麼欣賞「單純」的德弗札克的原因罷!

──摘自《CD流浪記》,呂正惠著,九歌出版社,1999年初版
總計 0 個記錄
返回首頁 | 購物流程 | 我的帳戶 | 知識文章 | 配送方式 | 會員說明 | 付款方式 | 本站用法 | 訂單進度 | 聯繫我們
© 1999-2024 音樂家小舖 版權所有,並保留所有權利。
406台中市北屯區興安路二段268號 Tel: 0932-957587(服務專線)   E-mail: musikershop@gmail.com
LINE >加入好友 LINE ID:@231pzjic musikershop
rss